妻子敲響的蚵緣


被余師母所敲響的蚵緣,其實就是源自於一個女人的天性。
也是擁有一身功夫的師母,在嫁雞隨雞的傳統美德觀念下,跟著老師回到他的故鄉 ─ 一個卻是自己從來都不熟悉的地方。初回來之時,夫妻倆對於未來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想法;本想協助阿公(余老師的爸爸)改變柑仔店的經營方式,但沒有得到固守了幾十年的阿公的同意。老師遂回到了重拾書本的日子,而師母則開始了只能與剛出生的女兒相互依賴的生活…
專心照顧女兒的日子裡,讓師母在思索孩子的未來時,漸漸發覺到王功當地的文化資源不足;在獨自一人煩惱的生活中,又沒有其他溝通的對象與抒發的管道,余師母甚至開始出現了憂鬱症的傾向…
    所幸後來因為阿公的身體微恙,讓師母有了協助打理柑仔店的機會,才從接觸人群的過程中漸漸地找回了自己;也是在這樣的機緣下,師母發現到附近的居民普遍都面臨了失業的問題。有什麼辦法可以同時提昇王功的文化氛圍,又能增加民眾的就業機會?余師母從此刻起就不斷地思索著這個問題…
王功有的是什麼?第一個能讓人聯想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非「蚵仔(牡蠣)」莫屬了;但是王功在吃的文化方面可以說是已經享譽全國了,其餘的大概就是每逢假日便絡繹不絕的觀光客,以及隨處可見廢棄的牡蠣殼堆了…

    「對了!就是牡蠣殼!」師母的念頭一閃,馬上將這樣的想法告訴具有藝術專才的余老師。
    「牡蠣殼怎麼能做出什麼好東西!」對於老師而言,從小就再熟悉不過的牡蠣殼,就是那般醜陋與被丟棄的樣貌,沒有大部分進入藝品素材的貝殼類明星,那樣光鮮亮麗的外衣。
但是,在看似對藝術外行又來自外地的師母眼中,「如果能將牡蠣殼藝術化,使它成為王功當地的文化特色,甚至慢慢造就成地方的一種產業,讓村子裡沒有工作的民眾可以一起加入,那該有多好!」
再加上在另一次的機緣下,夫婦倆接觸到一家紙黏土店,老闆一開始拿出來的紙黏土種類,質感就與洗白後的蚵殼非常地搭配,因此更催化了師母心中原本就堅信的想法。而一直都不以為然的余老師,拗不過師母的嘮叨,也為了換得片刻的清靜,第一個蚵殼作品終於因此誕生了…
一個母親的堅持,註定了一個父親的下半輩子。是為了故鄉,也為了彼此心所愛的人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rko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