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王功美食街會長與社區營造員

在民國85年文藝季時,整個王功地方人士都動員起來,但是社區投入的心血,並沒有得到實質上的回饋,使得社區不再熱衷地方事務。

東立紙廠事件,是在民國85年,經由經濟部批准設立紙廠,雖然提高當地的就業機會,但是因為紙廠帶來的環境污染,使得居民陸陸續續發動抗爭,抗爭到87年政府漸漸就不想把資源投入王功,而大家其實都知道政府是要有所作為,只是與地方協調得不是很好,所以對政府的政策,觀念上難免有落差。

導致民國90年老師接手美食街會長後,社區已經不再關心地方,並且心態上都普遍認為熱衷地方事務者都是爲了自己利益,所以老師除了帶不動社區之外,還不時遭到社區另眼相待。

又加上老師剛回王功,並且對地方體系不熟悉,與朋友成立的地方團隊,也因為動員的不當,老師只好自己去跑,與社區居民溝通時,卻發現生活已經改善的店家就覺得不須改善,生活不好的人也覺得無法再改變什麼….
 
妻子的陪伴

我先生曾經擔任王功美食街的會長,非常熱心地投入地方公共事務,並極力於王功的社區營造,像保利達廣告在王功的拍攝,就是當時大力推廣下的一個例子,無奈當地居民並不大認同他的作法,面臨社區各方的阻力是他社造挫敗的主因,所以做社區營造,實際上是比想像中還要辛苦的。

到了年底,文建會通知要來做結案,不過我先生當時還處於『害』的階段,突發奇想一些怪招,就『雞婆』去申請經費來修復竹管屋;另一方面又安排兒童劇團練習準備表演,並動員社區人士來辦理結案的餐會活動,不過,籌劃到一半,因為我先生又發病,工作暫時停頓,但是我對如何結案卻懵懵懂懂,無法將原先的規劃事項妥為執行。

後來,文建會長官來到社區時,看到這般場面,非常不滿意,所以社區營造點就這樣被取消。

 
老父的關懷

一間柑仔店,記載著一個父親對孩子的疼愛,也將成為王功地區社區營造的火車頭。
余老師的父親,從年輕時開始經營柑仔店生意,一做就是幾十年;從藉以養活一大家子的生計,到年老後成為生活樂趣的精神慰藉。
而當初因為父親有病在身、決定回到故鄉的余老師,在開始投入社造之後,漸覺有開設蚵藝展示館的必要;也同時為了能讓父親好好養病,決定瞞著他老人家將柑仔店改建成蚵藝展示館。

父親回來後,雖然並沒有責備老師,但是老師從父親的表情上,發現了落寞與解脫的感覺,上一代辛苦靠著柑仔店養活八個兒子,現在改建了,就像是砍掉父親的雙手般;但是一方面,父親卻因為改建後,臉色從先前開店的精打細算,變成沒有負擔般的和藹與輕鬆,或許改建甘仔店,對父親而言,不只是人生的結束,也意味著沒有拘束的從新開始,就像現在余老師對王功蚵仔殼的改變。

應該是他們這一輩的父子都不善言語,都只會用行動來表達對彼此的關心吧!余老師告訴我們,他覺得他的父親一定會對柑仔店的消逝覺得不捨;不過當我們藉著與阿公閒聊的機會向其詢問時,阿公卻表示了跟我們預期所不同的答案。

阿公說,「我年紀大了,這房子要是能夠讓他們用來實現自己的夢想,那也很好…至於他們做的東西,我也沒有什麼看法…年輕人嘛!喜歡做什麼就讓他們去做…」

一個父親對孩子的疼愛,受惠的其實不只是這個孩子;因為這個孩子懂得將這股力量化為大愛,將開始影響在這裡生活的每個人們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rko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